基本知識 → 散焦因素
散焦因素
自由呈現散焦效果的功能,是搭載大型感光元件的可交換鏡頭式數位相機才能提供的特色之一。藉由讓主體的背景和前景散焦,可讓主體更鮮明地呈現。
若要控制散焦的量,有四個因素很重要:光圈 (F 值)、焦距、對焦距離和與背景之間的距離。您可以有效組合使用這些因素,來達到您想要的散焦效果。
- F 值:此值愈小,散焦程度愈大。
- 焦距:此距離愈長,散焦程度愈大。
- 對焦距離:此距離愈短,散焦程度愈大。
- 與背景之間的距離:此距離愈長,散焦程度愈大。
1.光圈 (F 值)
光圈的狀態以稱為 F 值的數值表示。F 值越小,散焦程度就愈大。F 值越大,散焦程度就愈小。
這些相片從相同的位置拍攝,並且只改變 F 值設定。使用 F2.8 時,焦點落在紅色玻璃珠上,而前景和背景都呈現散焦。使用 F16 時,焦點上的紅色珠子以及其他前後珠子全都清楚呈現,沒有散焦。
2.焦距
焦距也會影響散焦程度。焦距較長時,散焦程度便會加大,而焦距較短時則變小。若您使用變焦鏡頭,您可以透過遠攝端進行拍攝來增加散焦程度。
上方相片是以相同的變焦鏡頭拍攝,分別以 35 mm (廣角端) 和 250 mm (遠攝端) 拍攝。攝影者移動相機,讓前景的花朵在兩張相片中呈現相同大小。如同此範例,若有足夠的空間可供移動,您便可稍微遠離主體,並使用遠攝端進行拍攝,來達到高度的背景散焦效果。
3.對焦距離 (相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)
散焦程度會依據光圈和焦距等相機設定,以及相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而改變。當您將相機移近主體時,背景散焦程度便會增加。不過,您與主體之間的最短可能距離有其限制。在下方相片中,拍攝時僅改變對焦距離。相片 [1] 是由距離主體 150 公分處進行拍攝。相較之下,相片 [2] 是由距離主體 50 公分處進行拍攝,而在此相片中,除了聚焦區域之外,影像中有較大的區域呈現散焦狀態。
4.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距離
散焦程度不僅受相機和主體間的距離影響,也受主體和背景間的距離影響。背景離主體越遠,散焦程度就越大。在下方相片中,我們將右側鏡頭向後移動至不同位置,藉以比較不同的散焦程度。
聚焦固定於左側鏡頭。您可以觀察到,距離焦點 (主體所在位置) 愈遠,背景散焦程度就愈大。在您可以移動背景物體的情況下 (例如,在拍攝桌上的小型物件時),您可以透過移動主要主體和背景物體,來調整散焦程度。
因此,決定散焦程度的因素共有四個;不過,若要營造散焦效果,並不一定需要用上所有因素。請根據您的拍攝條件調整各個因素,以便有效達到散焦效果。